不进店,不推销,高端定制,来电即可开启您的张家界旅行!

最新报名: 15974222493 13807496073
当前位置:主页>民俗风情娱乐> 民俗风情娱乐内容

张家界土家族婚俗

来源: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   作者: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   发表时间:2014/11/26 10:52:26    浏览:

    山歌定情花为媒
       
    爱唱山歌是张家界土家族和白族的天性,同时也是土家青年男女恋爱定情的一种方式。
       
    比如一位后生喜欢上一位姑娘,他便会想方设法地在白天或黑夜到姑娘的房前屋后去长山歌试探.那歌词千变万化,有的歌这样起头:"天上乌云遮乌云,地下风的绕竹林.强风绕断竹林笋,唱个山歌试姐心,就把山歌做媒人."姑娘听了歌后如若无心,就不理睬;如若有心,就会从吊脚楼上露出头来唱道:“见你唱歌 我就来,脚踏园里花就开。好花壶香香千里,好歌歌声逗风来。”后生受到鼓舞,又唱道:好歌唱来好歌还,还个绿叶配牡丹。穷哥单把穷姐恋,穷姐人好水也甜。”姑娘接着唱道:“太阳出来照白岩白岩脚下菊花开。风不吹来花不香,郎不招手姐不来。”后生这时又唱:“马桑树儿叶叶肥,口喊姐儿保个媒,有朝一日成双对,砍个肘子来谢媒。”姑娘接着又唱:“高山木叶细微微,问郎会吹不会吹,你若会吹木叶哨,只动木叶不动媒。”两人这样唱下去,唱得彼此都动了心,就算基本定情了。接下去,后生就会请人做媒,到女方家里去说亲。也有的的不请媒人,而是用鲜花做媒再做试探。其放大是,第一天在山中采来鲜花一朵,置于姑娘窗前,第二天放三朵花,第三天放五朵花,依此递增,保持单数,连放几次,姑娘就会有所表示,若花朵减少,说明被拒绝了;若花由单数变成双数,表明姑娘接受了爱。这时再由男方带礼物到女方家正式求亲,若女方父母同意,两人的亲事就算正式决定了。
       
    颁恩报日
       
    男女双方觉得儿女到了结婚的年龄,可以成家立业,男方则备俱相应的礼物,由媒人率同儿郎到女方父母足前,提出办“喜事”要求。若岳父母暂不同意,儿郎就跪在岳父母跟前不起,要求颁恩,直至岳父母同意后,儿郎即以三叩首致谢,就算获得“颁恩”。不久将和拟定的完娶日期用红纸写上禀告岳父母,俗称“报日”。从此,男女双方各忙其事,女家赶紧操办嫁妆,男家张罗圆礼治酌一应事务,以待婚日来临。
       
    猪尾巴信
       
    猪尾巴信是张家界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婚姻习俗。男女双方相爱后,央媒人登女家求婚。定下亲事以后,男青年就须逢年过节,送礼物给女方父母、若男家希望结婚就得在当年拜年时,准备丰盛的礼物尤其是必备一只腊肉猪腿(并且要后腿)留下一条猪尾巴,俗称“拜朝年”。同时只带尾巴的猪腿包含着男家请求明年成亲的信息。女方父母见了这份特殊的礼物,也不当面回答。若不同意第二年为女儿办婚事,只需将那猪尾巴割下,用红纸包好,放于赠送给男方的布鞋内,男方即知其意,只好来年拜朝年以求之。如果女方父母同意,则在回赠的布鞋内放一枚红鸡蛋或一个小红包即可。
       
    打样
       
    打样又称“相男”。土家族地区的一种婚恋习俗。当媒人几番登门,说成姻缘后,走亲的男女双方经媒人传信,趁某时赶集的机会,相互会面,瞧一瞧对方的模样;故名“打祥”。届时,男女双方各自邀约一群同伴前往,穿相同的服饰,往往演变成一群“对象”。事前,媒人要介绍男女双方的相貌特征。“打样日时,男女同伴各自给“主角”进行参谋提示,但都不能说出,只准眉目表情来暗示,使“打样”的场面往往显得和谐,充满乐趣。至今,“打样”习俗已演变为单独的会面,双方可以用言语交谈,进行相互试探。若双方满意,事情基本敲定,再托媒人深谈。
       
    忙嫁
       
    忙嫁是土家族的婚姻习俗。婚期确定后,男女双方都要作好结婚的准备。男方要准备结婚用的酒肉、礼物,送给新娘的衣服、首饰及其它物品。女方则要准备嫁奁,一般是“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被盖至少要两床,还要备箱、柜、桌、椅等家具用品及花布被盖2至3床。条件较好的要备全套家具和12床被盖,这叫“单陪单嫁”,富裕人家则备双套家具和24床被盖,这叫“双陪双嫁”。女方的其他近亲也会鼎力相助,或帮一条被子或帮一条床单等。至于男方所备礼物多寡,则由女方父母决定,可以托媒人转告。男方一般得按要求准备,当然,女方也不会漫天要价。
       
    陪十姊妹
       
    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十姊妹围坐一桌,首先由新娘哭“十摆”,新娘哭“一摆”,厨师在桌上摆一样菜,摆完后,其余九姊妹轮次哭,最后又由新娘哭“十收”,厨师再一样一样将酒菜收进,菜收完,陪十姊妹活动即告结束。哭嫁的歌词内容很多,“十摆”、“十收”有哭祖宗之德,爹娘之恩,姐妹之谊,兄嫂之贤,故土之情等等,有时也骂媒人。陪哭多是难分难舍的缠绵之词。音律多用七宇八句的顺口溜,如“爹娘恩德比天地,哺育教养心操碎,树欲静而风不息,恩德未报就别离。远望故里盼归期,归来又能住几时?门前小河长流水,女儿眼泪长长滴。”
        
    偷媳妇
       
    在张家界后坪、茅岗等地的一些土家族寨子,有个特有的乡俗:娶媳妇通常是黑夜,外地人嘲笑他们是“偷媳妇”。
       
    相传以前,这些土家人也是白天娶媳妇的。只是到了唐朝末年,有一天一家娶媳妇的和一家出丧的在官道上相遇,一方是披红挂彩,吹吹打打,兴高彩烈;另一方则是披麻戴孝,哀乐鸣奏,哭哭啼啼。他们谁也不肯给谁让路。娶亲的怕误了拜天地,冲了喜气;出丧的怕误了入土的时辰,坏了风水,就你推他挤,打起架来,谁也不肯让谁。最后,双方拉拉扯扯到了土司衙门。
       
    土司王听了双方诉讼,脑子一转,随即判道:“出丧的身披重孝,肩抬灵棺,哭哭啼啼,忠孝之举,理应先走。”出丧的一听,急忙叩头谢恩,前面走了,土司王又随即判道:“娶亲的高高兴兴,对忠孝之人理应让先,就晚点走吧!”谁知娶亲的同那出丧的憋着股劲,看见出丧的先走了,早就气傻了眼,对后面的判决听得糊里糊涂。打官司的人回到娶亲的人群里,人们围上来问,他没好气地说:“糊涂官,娶亲还得晚上走。”因此,一句误传就这样被当作乡俗传了下来。直到现在,那些地方还是晚上娶媳妇哩。
       
    新娘哭嫁
       
    哭嫁,这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富有情趣的传统婚俗。人们不禁发问:土家族新娘出嫁的前一天,按理说是喜事,喜事就应该满面笑容。为何反而哭脸呢?难道是“月下老人”错点了鸳鸯谱,结下了爱情苦果吗?不是的。是不是父母手头紧没办嫁妆呢?不是的。那么,出嫁姑娘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扑簌簌地从秀气的脸颊落下来。只因为,明天就要出嫁了,要离开把她拉扯长大的父母,要离开共同生活多年的兄弟姐妹。此时一别,何时又能相会呢?回顾以`的友情,泪水不禁滚滚而出。
       
    哭嫁,是由新娘先哭爷爷、婆婆、父母:“我的爹呀我的娘,你们把女儿养大长了翅膀,今夜离娘飞,三天回门再看娘”。后哭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再哭兄弟姐妹:“我的姐呀我的妹,我们的友谊比金子还要贵,今夜分别了,何时重相会?叔男伯姨......亲戚朋友,一一哭别。她用哭声倾诉对家乡亲人的眷恋。被哭的亲人深受感动,各自拿出不同数量的“哭钱”送给新娘,拿不出哭钱的,就用对哭作为奉还。如姐妹向新娘对哭:“我的姐呀你莫哭,出嫁以后住新屋、甑子饭、坨坨肉,叫你吃得很舒服......”新娘将这些“哭钱”都到新郎家中,双双兴办小家庭事业。
       
    抢亲
       
    如果你夜宿张家界,半夜三更正当美梦连连时,忽锣鼓齐响,鞭炮同鸣,你千万不要惊慌,赶快披衣出屋看热闹吧,因为:土家小伙子半夜抢亲了。
       
    半夜抢亲,就是选在同日迎亲的人家,一切都抢先办理:抢在鸡叫头遍发轿,抢在多个迎亲队伍前过道,抢在黎明前拜堂成亲,迎接新的生活。
       
    深夜,山林静,鸟入眠;早已准备就绪的迎亲队伍出发了,十二个高举熊熊篾火把的人,穿插在近百人的迎亲队伍中间,把山路照得通明。“月下老人”带领八个迎亲未婚少女在前开路,花轿跟随而行,在围鼓、唢呐、八仙师傅的伴奏下,寂静的山寨惊醒了。沉睡的鸟儿惊醒了。
       
    迎亲队伍到了新娘家门前,“月下老人”命令:“奏乐、放鞭炮”。噼呖啪啦的炮声,炸开宁静的夜空,“咚咚咚”的迎亲鼓,“乌里啦、乌里啦”午迎亲唢呐声交织在一起。村姑村童,亲戚朋友像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赶到媒女家看热闹,看新娘出嫁。
       
    此时此刻,新娘在热闹非凡的鞭炮声中,炸出眼中的水,放声大哭——哭嫁歌。
       
    “我的爹呀我的娘,今夜你把我插上金翅膀,鸡叫头遍要起飞,飞到婆家上中堂。拜天拜地拜父母,鸳鸯成对人成双。”
       
    “咯咯儿,咯咯儿……”报晓鸡开始报晓了。
       
    不管新娘哭得怎样厉害,身着上轿用的露水衣都浸湿了,“狠心”的“月下老人”大呼迎亲少女:“把新娘扶上轿”。新娘在少女的搀扶下,缓缓上轿。鞭炮声响彻云霄,锣鼓声震耳欲聋,唢呐声声声人耳。一路上,好奇并有点坏的轿夫,像《红高粱》中的“我爷爷”一样把新娘颠得晕头转向……到了十字路口,花轿、嫁奁,突然被迎亲队伍拦住了。演出了“拦轿”戏,不准新娘通过,要新娘下轿给大伙散香烟和糖果吃,新娘将事先准备好的烟糖一一发给大家,人们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另一队迎亲队伍也来了,吃糖的迎亲队伍,抢先把新娘和嫁奁抬走了,抢先通过十字路口,象征百事顺利,象征吉祥如意。
       
    迎亲的群众为了在拂晓前赶到新郎家里,一路连蹦带跑,搞得满头大汗,风尘仆仆地达到目的地。
       
    新郎家中的督管命令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把开叫公鸡冠上的鲜血找出,滴洒在新娘轿前“驱煞”,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气,能使过门的新娘在今后漫长的夫妻生活中,百病不染,健康长寿。
       
    新郎家中的堂屋里,四只双喜蜡烛照在“天地君亲师位”神龛牌前,引拜人把停放在堂屋外面花轿里的新娘搀扶下轿,牵到神龛牌前,揭开红色差头布,站在两旁的礼公高喊:“揭盖揭盖,天地交泰,一拜天地,叩首;二拜中堂,叩首,三拜爹娘,叩首。夫妻互拜,地久天长,百年偕老,五世其昌。礼毕,男坐中堂,女归洞房。”

    天亮了,窜亲的人们,大地地吃肉,大碗地喝酒,沉浸在无限的欢乐之中。
       
    拦轿
       
    “拦轿”是张家界土家族婚嫁喜庆中比较有情趣的风俗。男方娶亲队伍到了女家迎亲,有的搬板凳,有的抬柜子,有的挑衣被……五彩缤纷的花轿,在“八仙师傅”的张家界唢呐、围鼓等鼓乐伴奏下,被抬着缓缓离开新娘家里,行了一段路程,碰到路狭的地方,抬嫁妆的人们把嫁妆横在路上,挡住新娘的花轿准新娘通过。新娘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便下轿将锁在柜内的板栗、葵花子和糖果、香烟发给拦轿的人,大家吃了喜糖、喜烟,才让花轿通过。现在虽然没有新娘坐花轿,可是,半路拦阻新娘的风俗仍然保留着。
       
    抢床
       
    当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会飞奔洞房,竞相抢坐新婚之床,俗称“抢床”。相传,谁先坐在床之中央,将来就由谁当家作主。有的新娘为了争得家里的地位和权力,不受男方“欺负”,往往不等拜堂完毕,就挣脱搀扶人的手,飞奔抢床,昂然坐于床沿中央,新郎则只好作陪。若新郎抢先,新娘可以挤新郎,争个平等地位。
       
    陪十姊妹
       
    “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宁山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哭竹枝。”这是清乾隆土家族诗人彭秋潭对土家族姑娘出嫁前陪十姊妹哭嫁的描写。旧社会,土家族把是否会哭嫁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因此,姑娘进入十二、三岁年龄,就开始学哭嫁。随着年龄增长、青春发育和灵智的成熟,胸中对生活的艰辛或对父母包办婚姻抑郁之气,借哭嫁之机,往往用悲哀婉转的曲调哭诉出来。一般有女哭娘、娘哭女、嫂哭妹、姐哭妹、妹哭姐、骂媒人等。新娘多在出嫁前半日或十天就开始哭嫁。“陪十姊妹”在新娘出嫁前一天夜晚举行。堂屋中间摆一方桌,新娘坐在正中。九个同龄女分坐两旁。靠近新娘右肩称“安席”,左称“包席”。自然,对那些年轻待聘的姑娘来说,有幸选为陪妹,是学习哭嫁再好不过的机会。哭嫁时,先由“安席”开声,由新娘接唱。接着便一个个依次哭起来。诸如:“姐姐今日出闺门,妹妹一见泪滚滚。自古常言道得好,女大当嫁男当婚。我的姐姐莫伤心,前秦后汉好多人。天上七姐配董永,哪有凡人不结婚?”听的人在一旁评论着,谁的词句感人动情,谁的音调悦耳。以词新、音悦者倍受佳评。哭到半夜时,也有哭现成的老调,如“十画”、“十剪”、“十绣”、“十打”、“十摆”、“十要″、“十想”等。该十姊妹歌最精彩的要数“骂媒人”,用歌词揭露旧社会媒人贪馋的嘴脸。如:“韭菜开花十二台,背时的媒人天天来。蚕豆开花绿茵茵,背时的媒人嚼舌根。豌豆开花夹对夹,背时的媒人想鞋袜。板粟开花球对球,背时的媒人想猪头。你做媒人想饮酒,山上猴子骗得走。说活我的爹和娘,媒人死后变马牛。”夜半过后.由“包席”道别。新娘哭诉随着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土家姑娘有了婚姻自主权,恋爱结婚渐成风气而逐渐消失;但在一些僻远山寨,仍保留着“陪十姊妹”一类的古老遗风。
       
    上头
       
    上头是张家界土家族一种婚妆习俗,也是一种婚嫁仪式。这种仪式是在出嫁前的晚上,夜深人静时,由新娘的亲嫂子和本家婶娘主持。并不准外人看见。届时,嫂子和本家婶娘带着新郎率先送来的黄杨木梳和红头绳悄悄走进闺房,并叫陪伴新娘的姑娘们暂时避开。然后点燃香烛纸祭神,新娘的母亲把女儿的头发解散,并用黄杨木梳象征性地在女儿头上梳三下,然后由一位最善梳头的婶娘或嫂子把新娘的头发理成妇人的发式。土家族新娘上头的发式通常有三种:(1)粑粑髻。先将头发梳成一条长辫,再将其一圈圈盘于脑后正中,用别簪绾住,如同一个圆粑粑,故名。亦有称为“盘龙髻”者。(2)麻花髻。先将头发编为四条小辫,再将其合编为两条,再将两条辫子上下折叠缠绕,用别簪绾紧,形似四朵麻花。(3)太极头。将头发在耳轮边分成两股,用红头绳扎住,再将两股头发在脑后正中相交盘成一个圆圈,形如太极阴阳交合,故名。上述发式的决定权在新娘的爱好。“上头”仪式要一次成功,不允许重新梳理。意味着新娘夫妇能一世恩爱,白头到老。在“上头”的仪式中,新娘还需哭上头歌。梳完头后,嫂子或婶娘用新郎先前送的红丝线为新娘绣眉,使眉毛细而弯,如两弯蛾眉新月状,并用红丝线将其脸上的汗毛绞尽,再用新郎家送来的煮熟红鸡蛋在脸上滚三遍。富有人家的女儿还要戴上各种金银首饰。“上头”仪式是土家族姑娘的“成年礼仪”,亦是土家姑娘人生一次重大转折仪式,因而仪式本身包含着浓厚的神秘性和祭祖意味。
       
    撒筷子
       
    土家族民间嫁娶之日,鸡鸣五更之时,新娘的堂兄弟用男家送来的背亲带,将新娘“缚”于堂中。堂中摆有量米斗,斗上放着米筛,筛中放有两把筷子,新娘跪于斗筛上,手拿两把筷子.要哭“撒筷子歌”,并一边哭,一边将手中两把筷子分撒于堂屋内和门外的庭院中,其歌词:“前撒金,后撒银,中央撒个晒谷坪;前面金子跟我走.后面银子跟哥丢……”撒完筷子,堂兄弟身披红色“背亲布”将新娘背上花轿。这时,新娘的母亲跟在其后边撒五谷边祝福道:“前撒三天,要发三千;后撒一天.要发一千;撒得快,发得快,荣华富贵万万代……”
       
    抢床
       
    当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会飞奔洞房,竞相抢坐新婚之床,俗称“抢床”。相传,谁先坐在床之中央,将来就由谁当家作主。有的新娘为了争得家里的地位和权力,不受男方“欺负”,往往不等拜堂完毕,就挣脱搀扶人的手,飞奔抢床,昂然坐于床沿中央,新郎则只好作陪。若新郎抢先,新娘可以挤新郎,争个平等地位。
       
    闹房
       
    即拜堂的当晚,全村男女老幼前来新婚洞房凑个热闹。旧时,闹房三夜,有“三天不分大小”之说。“闹房”主要是与新郎、新娘逗趣,要新郎新娘装烟倒茶,但一般无胡闹现象。若要新娘装烟上茶,须讲“四言八句”,用打油诗的形式说出,新娘还要与闲闹者对讲,讲输者则不能获得新娘的烟茶。俗语说:“核桃皮儿薄,金牙咬不破,会讲的吃两颗,不会讲的旁边坐。”新娘沏茶敬烟后,闹新房的人向新娘提出一些为难的条件,如拥抱接吻、讲恋爱经过等。直到夜深人静,闹房者已散去后,由新娘引来一个小男孩,要小孩揭开红纸封盖的马桶盖,抓出放在里面的糖果,给马桶内撒一泡尿,意为吉祥如意、甜甜蜜蜜。
       
    待上亲
       
    待上亲,是张家界桑植、永定等地方婚嫁中的一种重要礼俗,特别是一些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多民族混合居住的山村,最喜欢袭用。
       
    所谓“上亲”,是指结婚当天送新姑娘的重要亲属,包括:爷、奶、叔、婶、伯、姑、姨、姐、妹、哥、兄、侄、舅、甥等,但女方的父母是不准亲自送女儿到男方家的。按照湘西古老婚嫁习俗,男方必须小心翼翼、客客气气地伺候上亲。得罪了上亲,惹得上亲们心情不愉快,当地人会讥笑男方不知礼义,甚至会撤走前去参加婚嫁活动的“帮客”。自然,待好上亲不仅成为男方操办婚嫁的一项重要活动,还渐渐成为男方装饰门面炫耀礼义的招门牌。
       
    待上亲,通常要履行三道手续。即“迎接上亲”、“款待上亲”、回送上亲”。“迎接上亲”是“待上亲”的第一个步骤。通常男方热热闹闹用围鼓、唢呐、洋鼓洋号到女方家将上亲接到男方岩塔外边。等新娘与新郎拜堂成亲后,再由督官高声吩嘱:“上亲进屋喽!”男方再用吹吹打打的方式迎接站在槽门外密密麻麻的上亲们。俗话说:“上亲进屋,新郎忙得哭!”恭恭敬敬地招待上亲,是新郎官的必修课。没人挑水喝的事新郎可以不管,碗没有人去洗,亲郎也可以不管,但上亲们中谁的茶凉了,谁的烟抽完了,谁还没有洗脸等,新郎却不得不管。新郎必须像位高级服务员,时时保证“优质服务”。待上亲时,新郎除了彬彬有礼,还要做一些打杂的细活。烟要要一包包地撒,茶要一杯杯地添,洗脸水要一盆盆地端,就连上亲中的小家伙擦鼻涕的事,新郎也要高高兴兴地做。等到开餐时,新郎还要虔诚地一一请上亲们“坐上席”。“上席”是宴席上最受尊重的席位,结婚这天,也只有上亲才有份坐,有俗谚日:“嫁女的气大”,因座位得罪上亲,就是大喜婚庆中的禁忌。上席位有两个方向,即面或背对着大门的方向即为上席位。两侧为陪席位。上亲们全坐了上席,新郎还要敬酒,从上亲中辈份最大资格最老的人敬起,一杯一杯,一回一回,一直敬完三岁的娃才算没有失礼。到第二天,上亲们要回家了。新郎仍要恭恭敬敬地侍候。上亲回家时,新郎还要依依不舍地送上一段路程,以便讨得上亲们送的“红包”,“红包”内除了裹有象征着发财的四元钱外,还有一张贺词卡,上面写有“夫唱妇随”、“白头偕老”、“家和必兴”等农村中常用的词语。而做上亲的“上亲们”为什么要让新郎恭恭敬敬地伺候?有些上亲,明明可以自己做的事却偏偏不做,全叫新郎动手操作。在湘西山旮旯里有三种说法。一是“故意刁难”之说。上亲们都来自农村,平时难得与新郎相处,既然到了新郎家,不给新郎一点活做,新郎不会记住自己,也不会珍惜美好的爱情。二是“上亲享福”之说。上亲是新娘家派出的最体面最有身份的杰出代表,享福是自然的事。水要新郎倒,酒要新郎添,吃水果要新郎削皮。山里人也只有去当上亲时,才有机会享一回福,恢复一下体力,炫耀一下资格。三是“新娘监督”之说。待上亲的过程,刚刚过门的新娘全看得清清楚楚,新娘俨然像一位出众的“监督官”,哪位上亲需要照顾,哪位上亲做客心情不好,哪位上亲没有了烟抽,新娘就会暗示新郎前去照料,不敢偷懒失礼。
       
    但也有“待”出闹剧的。或因男方招待不周,或因督官出言不逊,或因女方前些天为“介礼”等事心情过于抑郁,男方厨师用冷饭冷菜伺候了上亲,上亲们定会余怒未消,有时,动了肝火的上亲们还会真的带走新娘,踉踉跄跄地逃回老屋,留下新郎坐回冷板凳,留下众客人鼓起大眼睛,留下美丽的笑柄。但不要急,湘西自古有“出了女方门,不由女家人”的规矩,等气一消,聪明贤慧的新娘会撒下一个个美丽的谎言,悄悄跑到男方家与新郎过幸福的日子。双方亲戚的关系也如同往常一样,和和睦睦相处。
       
    “当上亲神气又痛快,当上亲舒服又过瘾。”这是山里人当上亲的感受。于是,“当一回上亲”成为张家界一些村寨泥腿子们终身盼望的一件乐事。“待上亲”也就成为湘西北农村礼俗中最为隆重气派的婚嫁大礼。
       
    回门
       
    回门又称谢恩。即夫妻一道回娘家,感谢父母的养育操劳之恩。回门分“回赶脚门”,“回三朝门”。回赶脚门即拜堂成亲后的第二天,夫妻提着礼品,同女方送亲人一同回去。“回三朝门”即结婚三天后,夫妻再回去。
       
    回门时,女婿不论地位高低,富贵贫贱,必须给岳父岳母跪拜之礼。同时,女儿还须在娘家洗澡,以告诉父母,夫妻已经合衾。 

    来源: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 www.527zjj.com
转载请说明出处!

发表评论

Copyright(C) 2010-2021 527zjj.com(张家界大当家)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张家界凤凰旅游授权,禁止转载长沙到张家界旅游网任何信息
张家界大当家服热线电话:0731-85678026 传真:0731-85678026 24小时服务电话:13807476073 陈经理
网站联系QQ:1781923119 或 1604495173(张家界凤凰旅游咨询报名) QQ:1486753189 (网站友情链接与张家界凤凰旅游网合作)
长沙张家界旅游网提供长沙到张家界旅游,长沙到张家界旅游团,长沙到张家界旅游价格,长沙到张家界凤凰旅游团等咨询与预定
运营资质途乐旅游 许可证号:L-HUN-01200 湘ICP备13001630号-16 版权所有:张家界大当家 技术支持:张家界凤凰旅游